观心之道

您所在位置:首页>> 修行入门>> 详细内容

佛教以智慧为根本,为何又以戒为师?

2017年07月18日 13:27:06  |  来源:
2653
摘要:何为戒律?出离生死轮回的绝对渴望,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核心。一切修行,皆以落实戒律而成就,一切戒律,皆因出离心而圆满。

问:佛教以般若智慧立根本,为何释尊涅槃前,却告诫众弟子,如来圆寂后以戒为师?

 

答:如果提倡以道德治理民众,从而废除法律规范,久而久之,这个国家的百姓,都会变成满口仁义道德,实质无恶不作的伪君子,如果失去法律规则刚性的制约,当犯罪行为没有丝毫成本的时候,人性之中的贪婪欲望就会肆虐。

 

因为三界内众生,身心生命皆源于心灵无明,无明则生分别,分别而有善恶,趋利避害是人类以及众生的心愿本能,道德教育可以令众生了解善恶,却不能阻止人们不去作恶,在累世劫的妄念习气推动中,人类想要在因缘和合的因果境界中,心灵持久的坚持选择,符合高尚的道德标准,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当第一个人为了满足内心的贪欲,打破了道德的底线,众人为了维护自己切身的利益,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就会纷纷效仿之,从此,道德就成为了掩盖内心魔鬼,行使罪恶贪婪的遮羞布。

 

如果一个国家提倡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众生平等,帝王与百姓,在法律面前公平、公正、公开的接受问责,犯法者必将接受严酷的惩罚,在法度严明,执法公正的国家中,犯罪成本将远远超过犯罪所获得的利益时,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就会克制内心的贪欲,自觉自律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这个国家将变成人人自觉维护社会公德,每个人都提升自身修养素质,道德楷模将成为社会主流。

 

所以,刚性的法律法规,是维护精神领域的基础,而精神领域的升华,又完善着法律完整着法规。

 

离开般若智慧的指导,持戒修行就是外道,心有所得方有所戒,有戒可持必有能持者,心法相续即是生死,无明轮回不脱六道;离开森严戒律的维护,般若智慧就是空谈,犹如在流沙上建高楼,根基粗陋浅薄,当心灵遭遇顺逆因缘时,丝毫没有任何抵抗能力,不能切身履行的信仰,是荒诞可悲的闹剧。

 

佛教中的戒律,就类似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荒废戒律,那么佛经将成为众生思维的轻浮游戏,经典将成为卖弄文字的空谈,庄严的寺院修行道场,将成为寄托人情世故的风月场所,修行将成为镜花水月的笑话;如果制定出刚性的法律条款,严格细致公正的执法,将人心之中的恶念、贪欲、懒惰、嫉妒、仇恨、淫欲、虚荣、我慢等等魔鬼的因素,扼杀在微细念头的萌芽状态。

 

当心灵在严格细致的戒律觉察中,磨去了绝大部分恶业的表现,魔鬼种子的生命力,在内心深处淡化时,无明的力量将大大减少,善业功德的力量将大大增加,在清醒清净柔软的心灵中,本心佛性的觉明之光,自然于妙明真心中绽放,心光于身心自我意识深处,脱落自我身心绽放,如日出云层,普照六道生死苦海。

 

佛经中云:修行犹如磨镜,镜明,光自然显。

 

佛教的核心是般若智慧,可是智慧并非是独立于众生身心,客观存在的光明,佛性并非是脱离我执贪欲,身心妄想独立存在的伟大。

 

身心幻灭,无挂身心烦恼的离舍解脱,就是空中无色,十方圆明的普照智慧。

 

自我虚构,不再自我维护的心灵,彻底开放中,解脱了自我体验,与世界名相的镣铐,无所得即圆满,不可得是究竟,法我皆空,即空无生,烦恼即菩提,生死本涅槃,当下即,包藏过去未来,清净如如,周遍十方三世,不即不离,无来无去的佛。

 

故而,以戒为师,是维护佛教的根本基石,是弘扬般若智慧的光明大道。

 

       何为戒律?出离生死轮回的绝对渴望,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核心。一切修行,皆以落实戒律而成就,一切戒律,皆因出离心而圆满。


(责任编辑:净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阅读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29号    电话:0571-8733 8675/8733 8595    邮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灵修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浙ICP备1602496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6411号

技术支持:新瑞文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