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新闻

您所在位置:首页>> 寺庙道场>> 寺庙新闻

国内首家“佛医结合”医院诞生,借佛法智慧利济苍生!

2018年06月13日 08:28:00  |  来源:新浪
24054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陕西的医疗行业被推到风口浪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5月8日,投资总额达150亿元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宣布完成主楼封顶工作,万众瞩目。不到一个月时间,又冒出“西安一大学附属医院和寺院‘联姻’”的消息,是不是很时髦?今天我就来围观一下~ 近日在陕西媒体圈和医疗圈,尤其是医疗媒体圈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佛”与“医”结合的办院新模式。 这个事情要从5月2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兴善寺院区正式对外开诊说起,这意味着国内首个“佛”、“医”结合的医疗新模式在西安正式启动。 ?

编辑:禅理君
最近一段时间,陕西的医疗行业被推到风口浪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5月8日,投资总额达150亿元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宣布完成主楼封顶工作,万众瞩目。不到一个月时间,又冒出“西安一大学附属医院和寺院‘联姻’”的消息,是不是很时髦?今天我就来围观一下~
近日在陕西媒体圈和医疗圈,尤其是医疗媒体圈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佛”与“医”结合的办院新模式。
这个事情要从5月26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兴善寺院区正式对外开诊说起,这意味着国内首个“佛”、“医”结合的医疗新模式在西安正式启动。
 

                                     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兴善寺院区开诊仪式现场
才不近仙不可以为医,德不近佛不可以为医。
                                                                            ——医学泰斗裘法祖
此话的出处是在明朝裴一中的《言医·序》:“学不贯今古,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从字面意思理解,无非是说没有慈悲的胸怀,不能做医生;技术不行的,也不能做医生。
初次去解读这两句话,内心会很惆怅。原因是现实中上哪儿去找那么多医术高超、德高望重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的人。而当下从医者已如此标准?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大兴善寺签订合作办医院签约
回到事件本身,我们详细了解下。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大兴善寺签订了合作办医院签约。
?2015年7月,大兴善寺院区基建工程竣工。
?2017年5月24日,大兴善寺筹建办公室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抓工期保质量现场办公会。
?2017年10月29日,在上海国际康复论坛康复投资经营高峰论坛暨康复中国万里行总结大会上,该院邓景元教授重点介绍了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康复院区的规划、设计、运营模式。逐渐为业内所知。
?2018年1月17日,大兴善寺院区接待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院长张琳一行9人。这也算是该园区迎接的第一批参访团。
?2018年3月1日,大兴善寺院门诊开始试运行。
?2018年4月3日,大兴善寺院区试运行期间首次行政查房。
?2018年4月18日,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前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到访大兴善寺分院。
?2018年4月26日,省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组织专家赴我院大兴善寺院区进行现场审核评估。
?2018年5月17日,医院本部对大兴善寺院区医保、财务等相关知识做了培训。
?2018年5月26日,大兴善寺院区正式开诊。
“佛”“医”结合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在开诊致辞中表述,自三年前与大兴善寺签约后,双方精诚合作,携手打造了如今闪烁着人文关怀光芒的大兴善寺院区(医院详情见后文内容延伸部分)。与大兴善寺合作办院,旨在探索“佛”与“医”结合的合作办院模式,进一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
三年前,在双方合作的签约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就曾明确表示,与大兴善寺合作办院,是国内大型公立医院与著名古刹共同探索“佛”与“医”结合服务模式的首度合作,也是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建立“佛”“医”结合并重、康复医学为主、人文临终关怀的医疗服务新模式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
在医学发展还没有完全攻克疾病的前提下,希望这种“佛”“医”结合的创新模式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希望人们能正确看待疾病,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吕毅看来,这种模式不仅是深入实践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破解医改难题的创新尝试,更是是医疗理念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吕毅
“创新医疗模式”下的“佛”与“医”?
重新回到《言医·序》的典故中来,我们借这个典故仔细想想“佛”与“医”到底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佛可以化解人内心的不安与忧郁,还给人平和清健之气,进而医治心病,医治身体。
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来说,自然不会错失这么好的机会。更何况,久负盛名的大兴善寺距离医院的直线距离仅有600多米。
正如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所言,把医院建立在具有盛名的佛教寺院之旁,体现了“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心佛性。体现了“大千世界、四大皆空”与“有无相生、身心一体”对生命本源、生命规律的探索与尊重;更体现了“因果有报、轮回不息”与善心善行、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
 
其实也对,一个人的内心是整个机体的主宰。内心清净,心态平和,心情舒畅,自然可以精神饱满,气血旺盛,少病而康健。
佛治心病,医治身病。同样秉承“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共同信念。
于是,我们可以姑且理解的是:佛可为医。
“佛”真的能超度“医”的生死观念?
众所周知,生与死是一切生命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过程。但作为社会化了的人,则有一个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不同的人,对生死的认知和理解铁定不同。
故事
记得一位医者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曾有一个病人去世,她从病人身上拔了十九条管子,光拔这些管子就花了她两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每拔一条管子,比如拔鼻胃管,病人的鼻子就会一直流血,就会需要止血和清洁。
十九条管子,却没能挽回病人的生命,反而使他在去世之前都一直被冰冷的机器和管子围绕,吃尽苦头。这或许是最顶级的医疗科技,却不是最理想的照顾。
也就是说,我们以为用插管、输液去维持病人的生命对病人最好,其实反而可能只会增加他的痛苦。
重新认识死亡,理性认识死亡,拥有正确的生死观,或许每个人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卫生组织将所有的医疗手段分为四类:治愈性治疗、疾病控制、支持性治疗和缓和性治疗,这四种医疗手段都属于积极治疗。当疾病发展超过医疗技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极限后,病人的天命还没到,又很痛苦,家属们恨不能以身相替。
这个时候支持性和缓和性治疗方式帮助这些病人舒缓身体和心灵的痛苦,过好宝贵的时光。
但,很多人理解不了,也接受了。在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这是“不孝”。
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单纯地认为:只有在ICU里的病人才是积极治疗,而支持性和缓和性治疗就是消极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其实,同样是积极治疗,只是它的方式更为缓和一些。
而要真正认知和接受这个观念,“佛”或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
正如大兴善寺方丈宽旭法师所言,在大兴善寺院区,他们将利用佛教文化对人的心灵进行疏导、净化。同时以“慈悲心、菩提心”等佛教精神做教导感化,建立特色医疗模式。双方还将配合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舒缓和疏导,让更多的患者成为“佛”、“医”结合成果的受益者。
有人说,佛家讲慈悲为怀,相互理解。当前之所以存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主要就是相互不理解,病人认为给钱就应该治病,而且要治好。而实际上不管是吃药还是手术对于疾病的治愈都是有一定概率的。佛家可以通过前期的引导、教化,让他们改变这种传统的认知,正确看待生死。
院士说
医学的局限性是绝对的,人类未必能消灭疾病,而疾病也永远消灭不了人类,这就决定了斗争永远不会完结,除非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灭绝了。不只是疑难杂症没有办法解决,即便对于一些治愈了的疾病,还会出现反复,还可以回潮,比如现在说的结核、疟疾、肝炎、性病、 毒瘾,全在大幅度回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
诚然,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也是个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医学具有创新性,同样具有医学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但是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总是希望医生能给出百分百明确的诊断结果,治愈他们所有的疾病。
所以,需要佛的概念引导患者和家属理解这样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目前,陕西能够关注到这一点并付诸实践的医疗机构并不多。比如,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院区、陕西省人民医院的宁养院、西安市工会医院的“寿正室”、西安国医肿瘤医院的生命关怀中心、陕西九九老年服务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临终关怀专业机构。
这个时候专家就出来说话了: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是中国完善医养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健康中国的需求。同时还呼吁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顶层设计,建立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相结合的临终关怀体系。
然并卯,专家说归说,闹归闹。归根结底得让老百姓得实惠,得让老百姓有医看,能看医。
所以,“佛”“医”结合不管是开创国内“西医”和“佛医”结合的先河也好,是探索创新医疗模式的首度合作也罢。于我们大众而言,为人民群众增添更多健康福祉做更多的有益尝试,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充分满足新时代、新形式下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才是正经事儿。
内容延伸: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兴善寺院区概况
2015年7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国汉传佛教密宗祖庭大兴善寺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西安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院区。院区总建筑面积1234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937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67平方米,病床数180张。
大兴善寺院区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院两区四分院”中的一院区,院区现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特色专科,设有门诊和住院部,并配备了检验科、影像科(DR,CT和MRI)、心电图室、B超室、药房等医技科室,院区能够提供各种现代康复和中医康复治疗需求及慢性疾病的诊疗。
 
大兴善寺院区能够提供各种现代康复和传统中医康复治疗需求及慢性疾病的诊疗。主治脑血管病及外伤等引起的脑、脊髓和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体瘫痪及麻木,吞咽障碍,大小便障碍;面神经炎;帕金森病,记忆和认知障碍;颈肩腰腿痛,骨和关节疾病,术后康复;儿童脑瘫;残疾人康复和工伤康复;睡眠障碍;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在糖尿病,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脾胃病,结肠炎及妇科病等方也取得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院区内引进欧、美现代的康复技术、设备与模式,结合中医康复手段,形成了以专科为方向、专病为核心、专项技术为手段的特色中西医结合康复。门诊设有康复评定、心肺康复、认知和心理康复、门诊综合训练中心、ST联合单元、中医诊疗、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康复工程支辅具制作室、水疗室等部门。
病房开设了中医科病房、神经康复病区、骨科康复病区,中西医结合康复病区及临床康复一体化病房及具有佛教特色的舒缓病房,同时院区还设置了治未病健康管理室、神经康复训练室、骨科康复训练室、医学运动康复训练室(MTT)、心肺康复评定与训练室、瑜伽普拉提训练室、卡伦训练室、康复医学工程实验室等。
开设病房有:神经康复病区、骨关节康复病区、慢病及肿瘤康复病区、中医科病区。
西安交大一附院大兴善寺院区力求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以患者为中心,以中西医结合和佛医结合为特色的区域性康复医学中心。

(责任编辑:禅理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立灵修行网的价值判断。
阅读排行

修行入门

修行文化

广告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129号    电话:0571-8733 8675/8733 8595    邮箱:tlx@li-link.cn

Copyright © 2016 - 2020 立灵修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浙ICP备1602496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6411号

技术支持:新瑞文创

返回顶部